菜市——煮一锅生活浓汤
对菜市的初印象,是幼儿园时躺在外婆家窗台的小床上,约莫着清晨五、六点吧,窗外的街道上各色声音便炸了锅。 天蒙蒙亮,我只想把头藏进被子里,暗骂这扰人清梦的热闹。到了九、十点啦,一出门便能看见街道上残留的菜叶、编织袋,参合着水渍孤零零的堆在角落,一眼便知,热闹过。
(插画取于:知乎:@放牛的小画家)
上了小学,屋外的街道两侧种上了大树,道路的尽头建起了一座灰白色的三层楼房子,曾经路边的菜贩们纷纷搬来这里,不再铺着魔毯处处迁徙。这里像个百宝库,买菜、买水果、买肉、买面包、买夏日的棉裙、修钟表、买冰淇淋.......那会儿我常拽着外婆的手,哼着曹操,惦着脚尖儿跟她晃荡在这个小白楼里。为啥踮脚呢,因为实在是太多污水了,泛着黄散发着臭气儿。
再后来,我们的小区外建了越来越多的超市,外婆得空就跑去转悠“捡漏”,各色杂物小吃买一大堆,唯独见她不买菜,他说超市的蔬菜不新鲜,种类不多。
回忆起童年,竟发现这菜市场成了我童年的一大舞台,好像每天都有它出场。
时隔多年,万万没想到我的职业会和菜市场扯上关系。2016年政府提出了菜篮子计划,各项与之相关的产业破竹般成长。欲做酒店软装设计的我也歪打正着的做起了“菜市软装师”。各位看官肯定疑惑啦,菜市也要软装吗?
传统的农贸市场多是脏乱差的代表典范,随着人们生活的进步,对于购物环境有了更多的诉求。而农贸市场的设计为了节约成本,多以原汁原味的材质呈现,例如水泥地面,水泥墙面,裸露的顶面、砖墙、钢架,这类材质总给人以冷清冰冷的感受,而软装通过色彩、灯光、饰品等能很好中和硬质材料的缺陷,化刚为柔,对于菜市场而言,软装作为氛围的营造,可以很好的控制成本,并且便于移动,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重复使用,实为低成本高效率的丰富市场。
通过设计,我们不仅希望提升大众的视觉感受,我们更加希望能回归以大众儿时那份自然亲切,具有人烟味的菜市场。